1. 首页
  2. 文昌市
  3. 人文风情
人文风情
阅读量:1177日期:2024-03-18

【民俗】 文昌在历经各个历史阶段后,形成了具有文昌特点的生活习俗、岁时节俗,保存和传承了传统的民间礼仪并沿用至今。

生活习俗文昌的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 4 个程序,这些习俗,世代相沿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至 21世纪仍未有太大变化,但个别家庭会将其简化。生育习俗极具地域特色,孩子出生到十二天,岳父、岳母都要给女儿送猪肚等营养物补养,名曰“补肚”(也有个别地方称为“补北”);婴儿满月,要举行“弥月”之庆,先给新生婴儿当祖“命名”,然后设酒席招待客人;孩子长到一周岁,就要作“兑岁”。在丧葬习俗中,人去世后,由家中至亲为其操办葬礼,去世三年(或“对年”)期间,不办喜事,不放鞭炮、贴春联、造新房等。从古至今,文昌人建房造屋注重风水,其习俗十分烦琐。从选址开始,到看日、整基、定向、动土、行墙、升梁、进屋,每一项流程都要做到十分的谨慎。

岁节习俗 文昌人庆春节,俗称“过年”,从农历腊月廿三起,备办祭品,酌酒烧宝,送“灶公”归天、“採盆”(即掸拂尘垢蛛网,冲洗房舍门窗),除夕起“点年灯”,年灯一经点亮就一直持续至初四或十六才能熄灭,因为灯旺即“丁旺”之寓意,接着燃放鞭炮“送旧岁”。元宵节当地人俗称“年仔”“小年”,是春节的延续,这天除拜祭祖先外,还会用竹篾、木片、铁丝等材料扎成多种形状的灯样,挂在热闹的街道,供人们游览观赏,以示欢度元宵节。文昌人历来遵循着“清明前”“冬至后”进行祭祖拜坟的活动的惯例,人们有集体祭祠堂的,或按姓族祭始祖的,以祭自家祖坟。因文昌人习惯将各类节日称为“雪”(方言,与“雪”的海南话发音一致),端午节处于农历五月,故称端午节为“五月雪”,当天,文昌人以粽子,配上鸡、肉、鱼、蛋祭神,后将此些食物作为当日的午餐、晚餐,因文昌地区居住着很多渔民,商会与各镇政府常会组织“爬龙船”(赛龙舟)的活动。

老爸茶文昌人喝老爸茶(平民化休闲茶)的习惯,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渡琼来文昌定居的移民人数中,以福建莆田地区的移民最多。移民带来了他们的饮茶与饮食习惯,因其早期主要面对的群体为中老年人,价格实惠,“老爸茶”的名称由此得以流传,文昌人爱吃三顿茶,分别为早上 6~9 点,中下午 1~3 点,晚上 7~9 点。文昌地处亚热带,尤其是夏季,气候闷热,早上菜农们把一大清早从菜地里摘到的各类瓜菜到集市上调拨、贩卖后,到老爸茶店点上半壶“乌龙菊”或“咖啡黑”,配上一个“戛夏包”或“煎堆”,身心得到解放。文昌老爸茶的茶品种丰富多彩,有乌龙、龙井、普洱、大红袍、铁观音、金骏媚、桂圆枸杞茶、力神咖啡茶、雀巢牛奶茶等。糕点精致多样,有大包、小包、排骨包、菜包、芋头包、酥皮包、豆蓉包、蛋黄包、三星包、菠萝包、椰蓉包、奶油包等。

【节庆】 至 2022 年,各类民俗节庆活动逐步成为文昌市的一大亮点,吸引各地旅客、爱好者到场参与。文昌市的大型传统民俗活动有闹军坡(公期)、“爬龙船”(赛龙舟)等,大型节庆活动中有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等。年内,因受疫情影响,闹军坡(公期)、“爬龙船”(赛龙舟)、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等均暂停举办。

闹军坡(公期) 是文昌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节日,文昌“县北”地区称之为公期,“县南”地区则称之为闹军坡,是年度中最重要的祭神活动。因各镇、各村庄公祖的诞辰不同,其闹军坡(公期)日也不一致。有些村庄同时有较大的神庙及神明,便以大公祖诞辰定祭祀日为“公期”。大凡公祖每逢三年要“下水”,重塑金身,再请道士“开光进表”过火山、召神进位,让神灵验,成了习惯仪式。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羊,祭祀庆贺,邀亲请友前来喝酒。同时请来木偶剧团或琼剧大班演戏,还神许愿,拜“八仙”祈福。

爬龙船(赛龙舟) 文昌的龙船赛,常会在清澜港或文昌江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东阁、东郊、清澜、头苑、文城、铺前等乡镇的代表队,约有龙舟 20 多对。当每年端午节临近时,主事者先向民间和社团筹款作为竞赛经费,认真做好组织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文昌的龙舟,各饰有木雕龙头尾,木质坚韧,易划而去水快。竞赛时每个代表队配备有经验的舵手 1 人,船两旁各有八九名彪形大汉,头裹白毛巾,腰缠红带,双手紧握划桨,虎扑在船板上,以锣为令,一锣一桨,整齐有力,斩波劈浪,拼力争先,龙腾虎跃地飞渡。每次两队,进行循环性的淘汰赛,最后的夺魁队可获牵羊挂红的奖赏,便得意洋洋地敲锣打鼓,点燃烟花鞭炮,以示庆贺;失败队则只触望“羊角”兴叹而待来年。故是日热闹非凡,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倾村而出,赶往围观。赛点的河道港湾两岸,人山人海,观者如云,道路为之堵塞。只听见船桨击水声、参赛者的号子声、围观者的摇旗呐喊助威声、锣鼓声、鞭炮声,浑然融汇成一阵阵交响乐,把端午节的盛况推向高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至2022年,文昌市已普查出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 大类 47 项,其中木偶戏(文昌公仔戏)、南海航道更路经等2项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昌盅盘舞、海南椰雕、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琼侨歌谣等 4 项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铺前渔歌、军坡节、竹编、重庆赤烧等 13 个项目公布为文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0 名传承人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木偶剧、琼剧是文昌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其中文昌公仔戏于 2008 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昌人林尤盾于 2014 年被确定为海南省第三批非遗代表性(文昌公仔戏项目)传承人。文昌盅盘舞是文昌民间传统舞蹈,于 2007 年 7月 22 日被列入海南省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 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人伍敏于 2014 年被确定为海南省第三批非遗代表性(文昌盅盘舞项目)传承人。文昌椰雕历史渊源悠久,早在唐代已有了椰雕用具;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前),文昌椰雕已销往南洋群岛和港澳地区,还曾在越南河内的国际特产博览会上获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昌椰雕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于 2008 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北港村小组符史琼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琼侨歌谣于 2007 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琼侨歌谣记述侨乡历史状况,华侨出洋的缘由和遭遇,反映他们寓居他国的情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被专家誉为国家华侨史、国际交流史的活化石。

【文物古迹】 2022 年,文昌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个,分别为文昌孔庙、斗柄塔、溪北书院、宝芳韩家宅、文昌符家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个,分别为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张云逸故居、文笔塔、林文英墓、侵华日军营房、东路约亭、郭母亭、冯平故居、苏升墓、韩显卿墓、许谟墓、欧村林家宅、文昌公园、邢祚昌牌坊、潘存故居及墓。共公布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第一批于 1986 年公布,共 7 个,分别为文昌孔庙、斗柄塔、溪北书院、李太夫人与王夫人纪念亭、林文英墓、约亭、宋庆龄祖居;第二批于 2010 年公布,共 10 个,分别为中山公园、欧村林家宅(会文冠南村)、林家宅(会文十八行村)、盐寮旧址、陈策将军故居、祝嘉故居、陈序经故居、邢祚昌牌坊、潘存墓、韩俊墓;第三批于 2012 年公布,主要为郑介民将军故居、冠南书报社、翁田镇文昌阁等共26 处;第四批于 2015 年公布,共 4 处,分别为东郊镇码头村委会下东村符家大院、蓬莱镇大杨村委会张家宅、会文镇琼文中学日军营房、铺前镇仕后村委会书园村苏升墓;第五批于 2018 年公布,分别为宗儒战役烈士纪念亭、海南严氏先祖严其慎墓、林伯熙墓、潭牛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园。


(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编写)

下一篇:土特名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