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地名探源
  3. 【地名探源】澄迈县名由来及变迁
【地名探源】澄迈县名由来及变迁
阅读量:12347日期:2020-12-03


澄迈最早叫苟中县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及十六县,海南岛从此正式列入西汉王朝的版图。其时设置的苟中县,隶于珠崖郡,县治设在那舍都(今金江镇美亭东北隅)。苟中县名自此始。苟中县是今澄迈县境内设立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其县域后为澄迈县)。

苟中县名的由来,府县旧志未载。历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二说。其一,高泽强在《黎语地名初探》一文中说:“苟中”为黎话“已立好的篱笆桩”之意,苟中县的名称来源于黎语地名;其二,王家梧在《海南黎人考》一书中说:西汉时期,真珠、玳瑁、苟中、紫贝等特产皆盛产于珠崖郡,黎人闲时常捕苟中,故为县名。

汉元帝初元年间,因海南岛上居民的不断反抗,朝廷难于统治,决定撤销海南岛的郡县。苟中县由此罢弃。



(照片来源: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澄迈县名的由来



隋大业三年(607年),朝廷始在旧苟中县境设立澄迈县,隶珠崖郡。澄迈县名自此始。澄迈县名称的由来,也有二说:

一说以县治设在澄迈村而得县名。据《舆地纪胜》 “澄迈县”载:“在州西五十五里。……《图经》云:旧治在澄迈村,至九年移治今县西。至州五十五里”。另据《道光琼州府志》也引用《舆地纪胜》《寰宇志》的记载,认为澄迈县“旧治在澄迈村”,但“旧址无存,今不可考”。因此有人认为,澄迈县名取自于县治所在地澄迈村名。

另一说因认为县治地临澄江迈山处而各取首字命县名。据《嘉庆重修一统志》 “澄迈故城”条云:“澄水、迈山,四面环绕,县治宅焉。”又据海南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澄迈山,在县境,隋以名县。”“澄江,在县前,……隋以名县。”后来,康熙、嘉庆、光绪朝所修《澄迈县志》,均沿用此一记载 。

 

(照片来源: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曾口县的设置及县名由来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析琼山、澄迈,增置曾口、颜罗、容琼三县。曾口县治故址在今澄迈县永发镇博罗村。其时,今澄迈县境内并存两个县,澄迈县(唐时,县治已迁至今老城镇老城墟)隶崖州,曾口县隶琼州(曾口县地大致即今澄迈县境的瑞溪镇、永发镇以及定安县西部、屯昌县北部)。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撤琼州之曾口、颜罗二县,曾口县地并入澄迈县,县治仍在今老城墟。后因县治所在老城墟发生强烈地震,加之瘟疫流行,又屡遭盗患,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县治所便由老城墟迁到水陆交通便利的南渡江边金江镇。

曾口县名的由来:因地处南渡江中游的博罗、合岭两个渡口,为通往南黎各峒的通道关隘,故得其名。“曾”含义即“乃”“是”也;“口”含义即“通道”,交通之隘口也。


(照片来源: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解放后一度对外称金江县



1958年12月,澄迈县和临高县合并,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暂定县名为金江县,县治在金江镇,按程序报上级机关审批。同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会议决定,金江县改称澄迈县,待报国务院审批,对外仍用金江县名(据查1959年1月1日的《南方日报》发表县名即为“金江县”)。1959年3月,国务院决定,撤销临高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澄迈县,县政府驻地为金江镇,县名定为澄迈县。1961年5月,从澄迈县分出临高县,恢复临高县的行政建置,澄迈县政府驻在金江镇。

此次的县名变更,属于暂时拟定性质,并未经国务院正式审批同意,所以不可视为历史上澄迈县名的改变。此后,澄迈县名沿用至今。



(照片来源: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澄迈县名是海南岛沿用至今最久之县名



考诸史实,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及十六县,现可考知其县名的,今俱已不使用。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诸州总管府,改州为郡,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郡、县二级制。据《隋书》载:“珠崖郡,梁置崖州。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义伦(带郡),感恩,颜卢,毗善,昌化(有藤山),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有扶山)。”此澄迈名县之始也。”

按上所载,澄迈县名自隋朝大业三年(607年)起用始,沿用至今已1413年。其间,县治虽三易其地,初设澄迈村,后迁澄江坡(今老城墟),再迁金江镇。但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澄迈县始终保留县级行政建置,且县名始终未更改,诚海南岛沿用至今最久之县名也。



供稿单位: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澄迈县志馆)

整       理:廖敏

校       核:邱铭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