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三沙市
  3. 岛屿“绿洲”抗风雨
岛屿“绿洲”抗风雨
阅读量:651日期:2024-03-25

三沙的植物也分岛屿陆生植物和海洋植物。海洋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底栖及潮间带海藻,它们是海洋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岛屿陆生植物,由于三沙岛屿成陆时间不长,基本上是珊瑚礁。所以在三沙的岛屿野生植物种类并不多,很多植物,都是人们千百年来从陆地迁移过去的。有的岛州甚至没有野生植物,都是人工种植的。
  蓝色,无边无垠的蓝色,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10多个小时之后,你总会觉得孤单,天地间的色彩单调了一些。远远地,当你看见绿色的岛屿的影子,你的心底里会忍不住欢呼:“大海的绿洲!”其实,茫茫海洋中,植物也同沙漠里一样稀少。  
  当船舶慢慢靠近永兴岛,望远镜里,远远就看见片片相连的草海桐,它们叶片宽大,肥厚,迎着大海生长,它们就是三沙永兴岛上的“迎客松”;还有银毛树,也是永兴岛上的常见植物。



  岛屿植物:抗风抗盐本领大



  1991年5月,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强曾在“海南植物大王”钟义教授的带领下,与同事钟琼芯、汤成雄,在西沙群岛进行为期两周的岛屿植被及植物调查。
  调查表明,西沙群岛的植物以热带性为主,但由于高温酷热,却不像我省中部山区热带雨林里的树木具有茎花、板根等常见特征。因此,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种类简单,基本上是单优群体,也就是说岛上的植被通常以单科,或者几种植物组成。
  钟义教授统计,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有296种(含变种),隶属于80科,211个属,野生植物达249种,大多可作食用或入药;植被覆盖率为43.72%,森林类型为珊瑚岛热带常绿林,较大的乔木有海岸桐、白避霜花、橙花破布木等4种。
  记者先后到过西南中沙群岛的永兴岛、赵述岛、永暑礁、琛航岛等岛屿,看见羊角树、海岸桐比较常见,这两种树木的叶子比较厚,容易贮存水份,所以,树木长势旺盛、叶片碧绿喜人。
  与海南本岛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相比,西南中沙群岛的植物种类显得有些单调。不过,这些种类为数不多的植物,却在三沙高温、高盐、少雨、海风强劲的恶劣环境下,练就了一身抗风抗盐抗旱的本领。比如它们大多低矮,可以躲避台风的袭击;叶片宽大肥厚,既有利于吸收阳光,又有利于贮存水份;它们集群而生,如一堵坚不可摧的“植物长城”,为三沙的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之所和食物之源。
  白避霜花是三沙岛屿上最高大的树木,成群落生长,树和树之间相互牵连交错,形成强大的抗风能力,又被称为“抗风桐”。白避霜花很多树枝被强劲的海风刮得像扭曲的麻花,但也在岁月的锤炼下变得特别坚硬,成为鲣鸟、军舰鸟等海鸟喜欢的筑巢树,鸟儿们放心地将巢筑在高高的白避霜花树顶,与日月风雨同乐。
  除了自然野生植物,永兴岛上,由于绿化、美化的需要,也有很多人工植被,如椰子树、槟榔、木瓜、九里香、散尾葵、海南榕等城市常见的绿化树种,在这里也有大量种植。



  椰子树:渔民乡情的延伸



  永兴岛上的椰子树给记者印象深刻。这些椰子树很高大,很古朴,年代久远。
  其实,三沙本没有椰子树。但自从海南渔民来得多了之后,慢慢就有了椰子树。
  据《西南中沙群岛志》记载,海南渔民在南海各岛屿种植椰子树历史悠久。
  “站峙”,是海南渔民对长期居住在南海小岛上和沙洲上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形象的“比喻”。海南渔民开发南海初期,岛上几乎空无一物,人在岛上生产生活,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上去只能“站”着。
  “站峙”久了,对于遥远的家乡和亲人,倍加思念起来,加上岛上淡水稀缺,于是,象征着海南风物人情的椰子树,就成了最佳选择。海南渔民,从家乡迢迢地运了椰子树来岛上种植,一可聊解思乡之苦,二可饮椰子水解渴;三可作为开发南海的标志;四是高大的椰子树,在一望平川的大海上,可以作为辨别方位的参照物。
  海南渔民在南海岛屿上种植椰子树,有据可考的是19世纪中期开始的外国记载:19世纪60年代英国编著的《中国海指南》记载:“林康岛(东岛),岛之中央一椰树不甚大。”
  根据调查,在清光绪年间,琼海渔民在太平岛西北部建庙一座,打挖井一口,种植椰子树200余株。此外,西月岛、中业岛、双子礁、南威岛、南钥岛、鸿庥岛等等,都有海南渔民种植的椰子树。
  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编著的《海洋的叙说》一书也记载:1951年,琼海潭门草塘村船主许开茂到南沙作业,遭遇风暴,便到南子岛避风作业,却因逆风无法回返,只好在南子岛上搭棚暂住。渔民们看到岛上掉落的椰果已经发芽,大家便把这些发芽的椰果移植到日本人曾窃挖鸟粪的空地上,每人至少种植10-20株椰子树,待他们离开时,南子岛已遍岛椰树。
  最早开发南海的海南渔民,以琼海、文昌渔民居多,这两个地方既是海南的侨乡,又是椰乡,家家户户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大量的椰子树,既可遮荫,又能解饥渴。渔民在“站峙”的岛上种下椰子树,似乎能从海风中闻到家乡的味道。


    文范南虹  (选自2013年7月22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三沙地理读本”)


上一篇:三沙概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