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三亚市
  3. 人口·民族·方言·宗教
人口·民族·方言·宗教
阅读量:3238日期:2024-03-11

【人口】  2022年,三亚市年末户籍人口731090人,比上年末增加20191人。其中,男性366967人,女性364123人。

【民族】  2022年,三亚市汉族457971人,占总人口的62.6%;黎族244640人,占总人口的33.5%;回族11697人,占总人口的1.6%;苗族4370人,占总人口的0.6%;壮族2804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9608人,占总人口的1.3%。

黎族  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三亚市的黎族大多数聚居在吉阳区、育才生态区等地区,天涯、崖州、海棠等区也有黎族居住。早期的黎族用茅草、泥巴、竹木仿船型建造居室,现以盖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顶房为主,部分村寨的居民还装饰以船型屋顶;特色饮食有竹筒饭、山兰糯米酒、甜糕等;传统节日是“三月三”,传统舞蹈有“打柴舞”“舂米舞”等。

苗族  主要聚居在育才生态区的那受、那会,天涯区的高峰片区等山区。三亚苗族古称荆蛮、苗黎,先民是明朝作为士兵从广西征调而来,后落籍三亚山区。饮食主要是:主粮为大米或玉米,杂粮为木薯、番薯等,喜欢用木甑蒸饭。解放前,苗族人民过着“一年一砍、两年一搬”的生活,没有固定村庄,住宅全是草室泥墙,建筑形式为“金字形”;解放后,开始盖起坡屋顶的砖瓦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顶房,过上了定居生活。新禾节是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回族  主要聚居在天涯区的回辉、回新2个社区,他们多才多艺,尤其善于经商。三亚的回族是宋朝末年至元朝初年,占城(今属越南)回族人因战乱携家逃来吉阳军(今三亚市)并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村,后聚居三亚里番村(今回辉、回新一带)。三亚的回族语言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方言也不同于海南话,中国语言学家把它定名为“回辉话”。三亚回族成年群众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方言】  三亚市有多种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主要有海南话、军话、迈话、疍家话,还有个别村落讲儋州话、潮州话。少数民族语言有黎语、回辉话、苗话等。

海南话  属于崖州片,其话音特点与海口、文昌等地的海南话有较多的不同之处。三亚市约有26万人讲海南话,分布在崖州区的保港、梅山,天涯区沿海一线,吉阳区荔枝沟一带,海棠区藤桥、林旺等地。

黎语  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三亚市的黎语属于哈方言中的抱显土语和哈炎土语,也有个别村落讲杞方言。主要分布在育才生态区,天涯区高峰片区、羊栏,吉阳区荔枝沟、田独、红沙,海棠区藤桥、林旺等地。

军话  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中国内地充军来到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三亚市的军话属于崖城片,分布在崖州区的遵导、西关、起元、日升等社区(村),其语音与儋州、东方、昌江等地的军话有一定的差别。

迈话  属于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只有三亚市有迈话,分布在崖州区的拱北、镇北、起晨、上头坊、水南等社区(村)及天涯区的羊栏、妙林等村落。各地迈话略有差别。

回辉话  属于海南话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方言。据《琼州府志》记载,回辉话大约是在宋、元期间从古越南占城迁来的居民使用并流传下来的语言,当时汉人称之为“番语”,世居的回族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天涯的回辉、回新社区。

疍家话  属于汉语粤方言。三亚市的疍家话与海口、陵水、昌江的疍家话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天涯区榆港社区、吉阳区南边海社区、海棠区的渔业村等地。

苗话  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三亚市的苗话散布在天涯区高峰片区,育才生态区的那受、那会等村落。

【宗教】  三亚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2022年,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3大宗教,并成立市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协会等3个宗教团体。经合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4处,其中佛教4处,分别为三亚南山寺、海上观音道场、三十三观音堂、大茅山庄念佛堂;伊斯兰教清真寺6处,分布在天涯区回新、回辉社区,分别为北大寺、南寺、西寺、东寺、古寺;基督教4处,分别为三亚基督教红沙堂、基督教南边海渔村堂、基督教南岛农场活动处所和碧海国际活动处所。

基督教  最初于清光绪七年(1881)传入崖县(今三亚),至今有140多年历史。

伊斯兰教  天涯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已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属于逊尼派中的噶瓦尼派。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以及伊斯兰的教规、戒律,在天涯区回族居民心中具有崇高的权威。


(市委统战部、市民族事务局 供稿)

上一篇:建置区划
下一篇:文物古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