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党史微视频
  3. 琼崖革命的摇篮——母瑞山
琼崖革命的摇篮——母瑞山
阅读量:11391日期:2023-03-08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端,方圆100多公里,森林茂密,地形险要。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两次在琼崖革命最艰辛、最危险的时刻,保存了中共琼崖党政领导核心和骨干,使革命火种不灭,在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程中意义非凡。

                  

image.png


大革命失败后,敌人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果断排除“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影响,开始着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底,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王文明率领130多名红军和部分赤卫队,以及琼崖苏维埃政府直属机关、附属单位等600余人转移至母瑞山。

                 

image.png


他们烧山开荒,生产自救,先后开辟了3个红军农场,建立了3个革命村庄,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后,王文明还着手建立基层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发动青年群众参加红军队伍。至1930年8月,红军发展到了1300多人。

        

image.png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琼崖革命由挫折转向复兴的新起点,标志着以王文明为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代表着琼崖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方向。琼崖革命的火种在这里得到掩护,又从这里掀起新的狂澜。

  

image.png


1932年秋,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琼崖革命又一次到了存亡关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遭受敌人的残酷“围剿”,原有的设施化为瓦砾灰烬,荡然无存。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符明经、秘书长王业熹等人,带领琼崖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00多人,被迫退入母瑞山茫茫密林深处。


image.png


敌人知道他们就在山中,便将母瑞山围得铁桶一般,他们对苏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将红色村庄划为“无人区”。冯白驹等人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粮少盐。初进山时,每人每天还分到一个拳头大的饭团,后来就只能喝点野菜、锅巴煮的清汤,最困难时甚至十几天都吃不上一碗稀粥。同志们有的拉肚子,有的染上疟疾,大部分人都患了夜盲症和水肿病。与此同时,敌人不停进山搜剿、袭击,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几乎每天都有同志牺牲。这100多人的队伍,到1932年底就只剩下冯白驹等26人。他们虽然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却始终胸怀革命理想,坚持了8个多月的顽强斗争,无一人逃跑,无一人叛变。


image.png


1933年4月,冯白驹等25人成功突围回到琼山,琼崖革命从这里再一次走向辉煌。


摄制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解      说:钱堃、颜书明


上一篇:椰子寨战斗
友情链接